鸭邮票设计大赛【Annual Duck StampDesign Contest】
始于1934年的全美鸭邮票设计比赛,由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主办,是美国历史上历史最悠久、最有声望的野生动植物美术设计竞赛,目的在于唤起人们保护大自然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并通过邮票销售来筹集建设动物保护基地的费用。18岁华裔女生黄睿获得了2010年该比赛的第一名,她设计的邮票中呈现出一派秋色浓郁的场景,火红的枫叶垂落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一只黑白相间的鸭子浮游而至,悠然自得。在设计理念上,她通过背景中火红的枫叶色彩与鸭子身上羽毛的黑白相间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在绘画技巧上,她巧妙地运用中国工笔画技法,利用丙烯颜料的色彩特色,令整幅设计更加写实与逼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该枚邮票由联邦邮政总局限量发行,并获得美国国家邮政博物馆的永久收藏。
“尽管许多艺术家坚决否认,他们从事艺术创作的动力是为了获得奖金或拥有获奖者身份,但对于那些为了挑选出某种特别类型的作品而设立的“鼓励奖”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比如,由联邦政府发起的年度鸭邮票设计大赛;以及2010年至2011年间,由百事可乐公司赞助的“撞碎超级碗”电视比赛。这类让人们趋之若鹜的奖项,在诗歌、建筑、音乐等领域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更是扩展到了艺术之外的范畴,主要集中在软件设计和绿色科技领域。”——James F. English
姜卡乌创世故事【Djan’KawuCreation Story】
澳大利亚土著传说中,姜卡乌(Djan’kawu)是三位半神半人的传说人物的统称,包括两姐妹和一兄弟,是忽瓦部落(Dhuwa moiety)的先祖。他们创造了第一批人类,并将他们组织成一个个氏族,给他们划拨土地。姜卡乌用专事挖掘的棍棒戳向大地,那大地上便汩汩地冒出清水来流向四方,他们也将这清水分给人们,人们喝上了新鲜清洁的水源,便不生病。他们从东方穿越大海来到了阿纳姆地(Arnhem Land,见词条后附),从此在这里世代繁衍。
古老相传,姜卡乌他们带领众人渡海登岸的地址就在Yalangbara(原住民语汇,英译Port Bradshaw,即澳大利亚北部的布拉德肖港),原住民Marika家族的三代艺术家们(包括Mawalan 1, Mathaman, Milirrpum, Roy, Wandjuk, Banduk, Dhuwarrwarr,Mawalan 2, Jimmy Barrmula以及Wanyubi)描绘过有关这一传说的宏大场景。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收藏了这个创世故事系列作品。一项有关人们是如何对艺术品价值进行衡量的研究中,姜卡乌创世故事2 Djan’kawucreation story 2 (1959)被选为用于测试人们价值标准的特定画作。这张“出自重要的原住民艺术家”的“史诗作品”使用了天然颜料和树皮;约190×64cm。它“有着复杂的图案,包含有一些表示动物(比如蜥蜴等等)的元素构成,具有北澳大利亚阿纳姆地东北部的Yolngu艺术特征。”
《贵重物品的定价》【Pricing the Priceless】
作者威廉·格兰普William D. Grampp (1989)。本书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对艺术进行了研究。在作者看来,艺术品就是产品,艺术创新就是产品分化,是由消费者决定的;艺术家就像商人,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降低制作成本),追求最大化的利益。作者也对“利益”进行了区分,有金钱利益,也有非金钱利益(比如审美利益)。在书中,作者批判了艺术界的反市场心态,但他彻底将艺术经济学化,也受到了后来者的批评。尤其是Talking Prices《谈价》一书,对其进行了诸多批判。尽管作者诸多观念有待商榷,但作为一种研究艺术的范式,还是值得推荐。
《尿中的基督》【Piss Christ】
这是一幅由美国摄影师安德列斯•塞拉诺(AndreS Serrano)于1987年拍摄的作品,照片是通过将一小比例塑料十字架浸入塞拉诺自己的尿中拍摄而成的。同年,作者因此作获得美国政府支持的“东南当代艺术中心”(简称SECCA)的视觉艺术家奖项,奖金15000美元。作品在1989年初到了第三站弗吉尼亚的里士曼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地报纸发表了一封观众来信,信中强烈指控塞拉诺读神之罪,更对公共部用纳税人的钱资助这样一件辱没公民信仰的作品,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怀尔德蒙牧师于4月5日向他的信徒发表了一封指责塞拉诺的公开信,并附上向基督撒尿图片,给每个国会成员也发了一份。信件运动搅乱了整个美国国会,引起了连锁反应。共和党将矛头指向了给这幅作品提供资助的美国国家艺术基金。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艺术自由的辩论。
梵泰蒂尔奏鸣曲【Ventieul】
二十世纪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虚构出来的作曲家梵泰蒂尔(Vinteuil)的作品,普鲁斯特与音乐家福雷交好,曾表示梵泰蒂尔(Vinteuil)的创作灵感来自福雷的作曲风格。福雷(Gabriel-Urbain Faure,1845-1924)是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影响力的法国音乐家、艺术歌曲大师,19世纪中后期法国音乐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领域比较宽泛:歌曲、钢琴、室内乐、歌剧、管弦乐等都有建树,可称是他那个时代最前沿的作曲家之一。他创造了一种个人风格,对许多20世纪早期的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在和声与旋律上的革新也成为后人学习、效仿的楷模。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杰罗德·莱文森在论证音乐作品的特异性价值(idiosyncratic value)时,以梵泰蒂尔奏鸣曲中“'小短句'的那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作为“音乐以一种伪装语言的形式,或称之为模糊的表达来打动我们”的最好例证。
在评论家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的著作中,曾评论说:“梵泰蒂尔的音乐是祈祷、呼唤和吁求的心声,他是用音乐的形式来抒写他内心失去的家园。”,又说:“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把我们引向这些神秘莫测的虚拟世界而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唯一真正的发现之旅,唯一真正地使人充满活力的体验(leseulbain de Jouvence)将是……通过另一个人、另外一百个人的双眼来看这个世界,来看每一双眼睛所看到的这一百个不同的世界;这一点,我们通过埃尔斯特尔(Elstir)、或者梵泰蒂尔,能够做到”。他引用普鲁斯特的文章说:“作曲家并不是真真切切地记得这块失去的故园,但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穷其一生去寻觅;当他最终找到这种与他失去的家园共鸣的音符时,他的内心将充满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