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关于我们>研究院简介 |
|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暨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
2006年11月,在财政部教科文司的推动下,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成立。2012年5月,经原文化部科技司考察并正式发文批准筹建“中央财经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2013年,成为中央财经大学重点建设的“文化经济与政策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12月正式发起成立了“文化经济学智库”。2015年发起组建“国家文化创新与经济发展智库”。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授牌“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成立至今,魏鹏举教授一直担任院长、首席专家。国际文化经济学届领军人物Ruth Towse教授为研究院首席国际顾问。
研究院逐步形成“1+N”的研究组织架构,以文化经济大数据实验室为依托,形成文化规划、文化金融、文化财税、艺术经济、文化统计、文化地理、文化贸易、文化消费等专题研究部门。从2014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文化经济发展论坛”,2019年起连续五年发布“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取得了广泛影响。 2006年至2024年,研究院共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160余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4项,即文化强国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2025ZDH088)、《社会组织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与路径研究》(24VWB016)、国家中国特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研究(18VSJ080)、中国艺术市场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21ZD06);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即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研究(23LLMLA143)、数字经济与北京文博文创提质增效模式研究(21ZDA07)、北京艺术市场发展与艺术品产权交易研究(21ZD06)和国家统计局重大课题“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2021ZX12)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2007年,研究院主持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模式研究”课题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2010年,研究院牵头起草了《国家艺术基金章程》《国家艺术基金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等文件,由财政部和原文化部报国务院,并于2012年10月获得批准正式成立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研究院关于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评价的报告获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批示。 魏鹏举院长担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文旅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十三五”规划专家组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等,参与各项国家重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起草。研究院还积极支撑北京市文化经济发展系列决策咨询工作,承担北京市委宣传部、科委、统计局、文资中心等各项课题,2016年开始全程参与北京文化消费促进工作,牵头起草了《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实施管理办法》,研制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指标体系被纳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研究院从目标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从重点任务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团队以此为圭臬,面向文化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度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根本目标,旨在梳理总结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凝练产出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经济领域的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共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超30本。从2010年至今支持承担文化和旅游部《文化(旅游)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总体编纂工作。2017年至2020年参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贸易季度、年度报告编写,协助完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服务平台开发,于2022年完成了《西亚北非二十四国文化市场调研报告》。编写了《中国文化经济四十年》《文化中国》等系列著作,出版了《文化经济学手册(第三版)》(译著)、《文化经济学学术史》、《文化经济学经典导读》(编著)三部曲,组织翻译了近250万字的《艺术与文化经济学手册(中文版)》,对我国文化经济学科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研究院支撑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参与建设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出版了《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产业导论》《文化产业管理学》等系列教材。对外交流上,依托国际文化经济协会、版权经济协会构筑面向全球的国际智库网络,与格拉斯哥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合作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