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损失,其中产业地产及上下游企业经营受阻业绩停滞,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随着近期国内的疫情进入平稳期,许多企业陆续复工,产业地产和园区企业也已经看到了全面恢复经营活动的“曙光”。疫情之后,产业地产和园区行业将出现哪些深远变化?危机中体现的产业机遇要如何把握?未来政策会有哪些利好?
3
月29日,乐居北京云端会客厅再次联合中经联盟产业院发起产业中国行大师云端论谈,邀请中经联盟产业院院长、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鹏锦,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林天强,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专家委主任、宝佳国际集团董事长高志,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宁,当代置业副总裁韩飞宇,中经联盟秘书长、优铺网创始人陈云峰以及乐居北京副总经理邢晓利一道,共话产业地产创新发展之路!
以下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线上分享实录:
魏鹏举:感谢主办方邀请,关于文旅业的发展,一个是我本人的研究,再有一方面是承担一点社会工作,在文旅部参加文旅专业委员会,以及参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在疫情期间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28条政策工作,所以有个人的一点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想谈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这次百年未遇的大疫情面前,中国文旅业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第二个是在这样的疫情考验下,文旅业如何转型,或者说转型的趋势会是什么。
首先是挑战问题。在这个方面我的看法是希望我们能够实事求是的面对这次挑战,这个实事求是就不宜太乐观,而且我觉得不宜跟17年以前的SARS再去做所谓简单的类比,没法类比,如果说有比较的话,其实这次疫情是在SARS那次影响下的一次可能具有更长期影响力的整体社会危机,对文旅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影响很长期的。短期我们已经能充分感受得到了,现在已经是断崖了,而且就目前来看,疫情的影响到现在我们还无法预测它可能结束的时限。而且国家面对疫情的行动非常坚决,全民也非常响应,各行各业在面对疫情挑战,统一按照政府的安排,目前基本上处于以抗疫为主、停摆的状态。
就拿文旅行业来看,旅游区基本上还是属于封闭状态,个别的文化场所比如说电影院一度是按照隔排隔座的方式有限开放,但是昨天前天电影局明确公告,也要求关闭。所以现在的短期之内的影响是非常直接,而且是在我看来是断崖式的。所以可以想见在疫情期间,疫情何时能够望到头,现在还不好说。有可能整个2020年中国文旅产业从未来的数据统计来看,可能会有50%甚至更高的同比下滑。所以这是我们要实事求是,这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看。
从具体角度来看,人们这次在疫情期间和文旅有关的一些消费心态由此引发的消费行为,可能都会有一个长期的变化。宅经济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长期的消费活动,就是宅在家里面无论是看视频、读书,甚至宅在家里面体验未来的智慧旅游,就是通过VR、AR来体验旅游,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这次疫情从消费行为上来说是一个长期挑战,有可能是革命性的变化。以前我们可能愿意亲自到一个地方去体验和感受,以后这种消费行为有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化。这是我的看法,因为我觉得文化和旅游原本就是人在自由意志情况下的一种自觉性的体验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实际上人的流动在文明社会之前就始终处于流动,比如说我们在游牧时代、采集时代,其实人、动物都在不断的迁徙,但这个迁徙不叫旅游,只有出于自由意志、出于自我丰富的需要,而做的有目的的、自觉的行为,那才叫文化或者旅游行为。这种文化和旅游行为可以通过实际的旅行、实地的旅行来实现,也是可以通过体验、结合现代新的技术产生的虚拟体验,其实也可以叫做旅游。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多月在家的封闭,让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宅体验、宅经济了,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次疫情对长期的影响,消费行为是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商业模式会有大的影响,比如数字经济等等,估计影响会比较大。我想说的商业模式,首先第一方面,疫情之后或者说在疫情中有可能延续到疫情后,比如原来的门票模式可能会有大的变化,这次各个地方陆陆续续在储备刺激消费发展的一些政策,而这个政策很重要一个导向其实是希望能尽快发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所以很多消费补贴是面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一旦条件成熟以后,可能政府会更多的鼓励景区甚至一些文化场所免门票,而且我认为这种方式可能也更有效,如果仅仅是补贴一部分,这个效果会非常有限。大家从选择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补贴那点,我宁愿去吃碗面,但不见得非得到景区和文化场馆去,因为人们的心里阴影还在,再就是解决不了他的一些根本对于价格敏感性的问题。我觉得与其补一部分门票,不如全都鼓励景区免门票,把补贴这样比较多的可以直接给这些场馆、给这些景区。这是在商业模式上,门票经济通过这次疫情,未来会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第二个我的看法。
第三个看法,整个文旅产业的增长空间可能会受到非常大的挤压,原来我们普遍认为文化产业也罢,旅游业也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在提高,中国又在开放,我们的增长空间可想象的空间会非常大,我现在不是那么太乐观。其实我在参加国家的十三五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专业委员会当年在五年以前讨论文化产业的增长率的时候,那个时候倒是挺乐观的。但实际上这五年下来,原来我们认为年均文化产业增长率在15%甚至更高,而现在看也就维持11%左右。旅游按照我们统计似乎增长也不错,但首先我认为我们的旅游统计本身就值得商榷,有些旅游并不是很准确的。实际上现在来看,无论是文化口还是旅游口,整个在过去五年的增长并没有曾经我们预期的那么好,在疫情之下,这个增长空间我认为也不太乐观,而且刚才谈到疫情之所以存在很多变数,就是我们国内的疫情目前控制得不错,但是问题是国际的疫情是我们完全没法控制和预测的,而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空间对中国来说我原本特别期待的就是国际化的那部分消费空间,但现在也存在极大的变数。
下面谈一下中国文旅产业的转型方向。
首先要恢复经济,本来我们现在就存在所谓的供给生产过剩的问题,如果没有消费,生产的恢复实际上从市场流通、市场繁荣的角度来说是没意义的。因此非常现实的是要激励消费,而激励消费我觉得最有效的是振兴文旅,因为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繁荣和恢复,其实这不仅是我们从产业经济发展来说是现代服务业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关键是体现一个社会气象。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文化场馆、我们的旅游整个又恢复了秩序,那就意味着人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信心的。它和局部的消费不一样,文旅消费关系到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人们对社会和经济的振兴。这就是从传统文旅转向高质量的新文旅的非常重要的转型。
新文旅在我看来体现在哪几个方向呢?首先是智能化,这个时期我们都有特别强烈的感受,而且刚才我也谈到我对于文化体验和旅游的体验的看法,如果我们心游万刃也可以是一种旅游感受的话,那么通过新的技术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从文化消费的面上看,更是如此。我们在疫情期间,可能很多线下的实体消费基本上停下来了,但是线上的文化消费其实变得更活跃了,比如说在线的视频,比如说在线的游戏。另外,我也关注美国的股市,美国的股市经过了三次史无前例的大的熔断,但是在这个巨大的颠簸过程当中,美国有一家公司股票一直表现很稳定,甚至逆势涨的,就是Netflix公司,它主要是提供线上的付费视频服务的,它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表现都很好。所以智能化一定是经过这次疫情以后非常重要的文旅发展的转型,而且这是文化旅游和科技结合的方向。当前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因为我本人也在参加科技部面向2035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组。其中我在承担和参与的主要就是文化科技与媒体的部分,所以文旅和科技的结合,本来就是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这次疫情给了这个方向一个推动力,所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方面就是IP化,这个主要是从内容来看,我个人比较关注的不仅是中国的文旅业,也包括全球的。比如迪斯尼,迪斯尼很重要的一个收入模型是来自于旅游,但是它的旅游收入其实前端是它的IP,就是它的内容,它的内容落地变现变成IP。而且它的核心收益其实是知识产权,再由知识产权形成一个长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知识产权,而且知识产权这种资产不受特定的类似于疫情等的影响,受影响的波动很小。比如迪斯尼,核心是靠长期累计的知识产权形成的很长的价值链和产业链来维持它的收益,所以即使是一度香港的、上海的迪斯尼关闭了,但它全球的收益并没有受影响。而它现在传统媒体收益、迪斯尼+新媒体收益,还有并购的新媒体收益,这块越来越大。
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传统旅游业的思维基本上是在地的门票收入,但从迪斯尼发展趋势来看,其实旅游业的内涵本质也是一种文化体验,所以如果你能把文化体验、文化IP做起来,旅游业才能真正实现摆脱门票经济、走向创意产业、创意文旅的那个高质量发展的路线上去。
第三是体验化。无论是文化消费还是旅游消费,其实它的最本质的地方也都是体验,我所说的体验化指的是一种从实体空间运营的角度要走体验化,比如说这两天我在接受一些媒体访问的时候,比如有些针对电影院如何发展,因为电影院现在面临的挑战极大,有的是自持物业还好一点,如果是租的空间,现在不但没有收入,反而可能要大量的支出。另外一方面,即便是前两天恢复了一点营业,但实际上杯水车薪,极少的,还够不上防疫的成本。所以电影院未来的发展面临挑战非常大,我建议电影院未来走体验空间的路,其实这和旅游是一样的,电影院应该和电商结合在一起,把它转化为体验空间。
第四是国际化。这是我一直期待的,也希望经过这次疫情我们能够真正下定决心更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在这个问题上我本人有一个建议,就是我特别建议国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做一些文旅服务国际自贸区这样一些探索。中国的文化产业我们过度依赖内需,而文化产业是规模范围非常显著的领域,如果我们过度依赖内需,故而我们的内需足够大,但是从规模经济范围来看,单一的市场显然不够,所以要走向国际。
还有旅游是我们出去的多,人家进来的少,原来就是这样。现在假如说国际社会、国际舆论,甚至有一定的政治企图的政治家,在疫情上抹黑中国,那么未来国际游客进入中国有可能会进一步压缩,所以我特别期待的而且我觉得也应该是一个方向,就是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甚至考虑开辟一些文化旅游类的国际自贸区,而且这个国际自贸区有落地签等等一些便利,结合着国际演艺、国际的旅游项目的落地。再有就是中国资本和国际资本在国际旅游服务自贸区可以进行一些合作,成为一个跳板,既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跳板,也是中国资本和国际对接的跳板。这就是国际化的内涵。
其实我说国际化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现在其实我不说哪些地方,就在考虑设立新的自贸区,而文旅也是一个备选项,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备选项。